中国语言文学硕士考试大纲

发布者:邸平作者:发布时间:2019-10-09浏览次数:41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中国语言文学考试大纲

1.《评论写作》

2.《文学综合》

3.语言综合

4.《中国文化概论》

5.《外国文学史》

6.《美学概论》




《评论写作》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707

科目名称:评论写作

 

第一部分:大纲内容

1、相关的专业知识。

文学史重要作家作品,名家名作的相关评论,文学理论的基本常识,文化史的常识问题,基本的文体知识,重要的社会热点问题,重要的学术热点问题。

2、一般写作的基本素养。

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全面、客观分析与阐发问题,遣词造句的基本能力,会使用基本的修辞手法,能够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观点,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无错别字与病句。

3、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素养。

    较强的分析与归纳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的学术论文规范意识。

第二部分:说明

1、基本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现代汉语短文和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学术论文。现代汉语短文要求文体恰当,文字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思想性强,文笔优美。学术论文要求题目、摘要、关键词、注释、引文等要素齐全,要求内容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有中心论点,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

2、分值比例:

现代汉语短文70分,学术论文80分。

3、题型分布:

现代汉语短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两种题型。现代汉语短文写作将给出一个题目或者一段材料,写一篇记叙文、议论文或者说明文。学术论文写作将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题目,写一篇符合基本学术规范的小论文。

4、其他规定:

总分150分。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主要测试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

《文学综合》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46

科目名称:文学综合

 

第一部分:大纲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考生必须掌握其主要内容。按照教育部关于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我校多年来文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本大纲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以下重点内容:

一、中国古代文学

1、先秦两汉文学

《诗经》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屈原与《楚辞》、汉代诗歌的艺术特征汉赋的艺术特征《史记》《汉书》的文学成就

2、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

三曹与建安风骨、正始之音、太康诗风与两晋诗坛陶渊明、谢灵运与鲍照、永明体与齐梁诗坛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盛唐气象与盛唐诗人群体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杜牧、李商隐与晚唐诗风唐传奇的文学成就、晚唐五代词

3、宋元文学

柳永与北宋初词风、欧阳修的诗文创作、苏轼的文学创作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的诗歌创作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辛弃疾和辛派词人、姜夔与吴文英、关汉卿的杂剧创作王实甫和《西厢记》白朴和马致远的戏曲创作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4、明清文学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西游记》与神魔小说“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汤显祖与明代传奇的创作、《金瓶梅》与世情小说、清代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长生殿》、《桃花扇》和清代戏曲《聊斋志异》与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与叙事艺术《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

1、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端及文学观念的变革

2、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新文学社团流派

3、20年代文学

20年代小说发展状况、鲁迅的小说创作、20年代新诗发展历程,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的新诗创作,20年代戏剧发展历程、田汉的戏剧创作、20年代散文发展概况,周作人、鲁迅等的散文创作。

4、30年代文学

30年代文学思潮、30年代小说发展概况,老舍、茅盾、巴金、沈从文等的小说创作,30年代新诗发展历程,戴望舒、卞之琳等的新诗创作,30年代戏剧发展、曹禺的戏剧创作、30年代散文发展、鲁迅的杂文创作,林语堂、何其芳的创作

5、40年代文学

40年代文学思潮、40年代小说发展、40年代新诗发展,艾青、九叶诗派的创作,40年代戏剧、散文发展历程

6、1949-1976年文学

      50、60年代与“文革”文学思潮,50、60年代的小说创作,柳青、梁斌、杨沫等的创作及另一种探索,50、60年代诗歌、戏剧、散文创作,本时期港台文学创作

   7、1977-1989年文学

  80年代的文学思潮及同时期的港台文学创作,80年代小说发展概况,王蒙、谌容、张贤亮、贾平凹、汪曾祺、莫言等的小说创作,80年代新诗发展历程,朦胧诗创作,80年代戏剧发展、探索戏剧创,80年代散文发展,熟悉这一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

8、40年代文学

90年代文学思潮、90年代小说发展,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女性小说、先锋小说、文化道德小说等,90年代诗歌发展、90年代戏剧、散文发展历程

9、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小说发展历程及各类型小说创作,新世纪诗歌、戏剧、散文发展历程。

三、文学理论

1、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三个问题。

3、文学作为活动

人类活动的性质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4、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三种含义及其与非文学的关系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及其表现应用文学的话语蕴藉性。

5、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6、文学创造过程

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概念艺术构思概念和构思方式“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即兴与推敲概念。

7、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应用文学的伦理与情感问题美的创造问题

8、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掌握和应用文学典型掌握和应用意境文学意象。

9、叙事性作品

叙事的概念、特征、构成叙事内容涉及的故事、结构、行动等概念叙述话语涉及到的概念:文本时间、故事时间、零聚焦叙述、内聚焦叙述、外聚焦叙述叙述动作涉及到的概念:叙述者、作者、声音、接受者。

10、抒情性作品

抒情的概念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抒情角色。

11、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定义和几种观念思路文学风格与文化的关系。

12、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文学消费的概念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掌握和应用文学消费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关系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13、文学接受过程

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的概念隐含的读者填空、对话与兴味的概念还原与异变概念理解与误解概念期待遇挫共鸣、净化、领悟、余味等概念。

14、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概念界定文学批评的模式。

第二部分:说明

1、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较高要求——掌握、运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理解”占30%,“掌握”占70%。

2、分值比例:试卷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3、题型分布:试题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40分)、论述题(80分),共三种类型,总分150分

题型举例:

1)名词解释:朦胧诗

2)简答题:简答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3)论述题:请结合作品论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4、其他规定:本课程的命题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内容来确定。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语言综合》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47

考试科目名称:语言综合

 

第一部分:大纲内容

本大纲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以下重点内容:

1.现代汉语部分

现代汉语的性质与特点;汉语方言的分布;语音的性质;音素、音位与音节;声母与辅音、韵母和元音;声调;音变;汉字的性质与特点;汉字的形体与演变;汉字的结构;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词义的分解与聚合;词汇的分类与发展演变;词的分类与特点;短语的结构与功能分类;句法成分与层次分析法;句型与句类;复句与句群;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的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语言三要素、语体与修辞的关系;辞格的运用等。

2.古代汉语部分

常用工具书及其编排方式;汉字的构造及汉字的演变;古书中的用字;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古汉语的特殊语序;古书的注解;上古音、中古音;古汉语常用词的意义及演变;经典篇目的阅读等。

3.语言学概论部分

语言的性质与功能;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语言符号的特点;元音与辅音;音位与音变;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词法与句法;语法单位、组合规则、聚合规则;语义和语用;文字;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演变等。

第二部分:说明

1.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考核,了解考生对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包括:了解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文字、语法、修辞方面的基本特点,了解语言的性质与功能、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及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能够从理性的高度审视、分析和研究具体的语言现象以及语言演变的规律,具备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分值比例

总分150分,现代汉语部分、古代汉语部分和语言学概论部分各占1/3

3.题型分布

题型主要涉及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分析题、问答题、标点翻译题等。

题型举例:

1)填空: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

2)选择题:1、汉语属于(   )

A、屈折语      B、孤立语     C、复综语      D、粘着语

3)名词解释:三十六字母;聚合关系

4)分析题: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或句子。

5)问答题: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是否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为什么?

6)标点翻译: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4.其他规定:

1)试卷在本大纲范围内命题。

2)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满分为150分,时间为180分钟。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F46

科目名称: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部分:大纲内容

该科目的是考查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以选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考生进入中国语言文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并引导考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面对未来。考查内容包括:

(一)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

1、天人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2、修身传统与群己定位

3、义利之辨

4、理欲之辨

(二)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1、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3、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三)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

1、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

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和民族性的影响

3、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汇融

4、中国难以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四)中国文化的社会政治结构

1、宗法制度的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度)及其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

2、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

3、宋以后的宗族制度

4、郡县制与君主专制的建立,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5、相权的演变与消亡

6、明代内阁制与清代军机处

7、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五)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1、士的崛起

2、孔子在仁、义、礼、乐、名、中庸等方面的主要思想,孟子的心性理论,荀子的天人相分思想及人性论

3、墨家的主张,儒墨分歧

4、《老子》“道”的特征,无为自化、绝圣弃智、贵柔处弱的思想;《庄子》的“逍遥游”亦即对于自由与超越的看法

5、法家的主要思想

6、阴阳家的宇宙结构理论

7、百家争鸣的意义

(六)教育与人才制度

1、西周、汉代、唐代的官学,春秋战国与汉代的私学,宋代的书院

2、两汉的察举制

3、唐代科举制与明清科举制,二者的不同

(七)儒学的发展

1、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三统循环等学说

2、朱熹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宗法制度,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宋以后的宗族制度。

3、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

(八)中国古代的宗教

1、道教的产生、发展与流派

2、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冲突

3、佛教的中国化历程,隋唐佛教成熟的标志

 

第二部分:说明

1、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理解中国文化发生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掌握中国文化的社会政治结构,掌握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成就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理解古代的教育与人才制度,掌握儒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佛教与道教的发,从而了解祖国悠远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并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分值比例

1)试题难易度分为易、中等、难三级,每份试卷中三种难易度的分数比例原则上为343。具体组配试卷时,每种比例可有5分以内的浮动幅度。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理解”占30%,“掌握”占70%

3)总分150分,简答题分值占40%60分),论述题分值占60%90分)。

3、题型分布:

试题分简答题和论述题两种类型。举例如下:

简述传统文化中的义利之辨。(简答题)

什么是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有哪些特征?(简答题)

论述宗法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论述题)

谈谈你对孔子仁义礼乐思想的理解。(论述题)

4、其他规定:

1)试卷在本大纲范围内命题。

2)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满分为150分,时间为180分钟。


《外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T67

科目名称:外国文学史

 

第一部分:大纲内容

1、古代文学

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发展概况《荷马史诗》主要思想艺术手法

2、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的基本成就但丁《神曲》的基本内容和艺术成就。

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文学的主要成就莎士比亚的创作及艺术价值以及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与文艺复兴精神的关联。

4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英国清教文学的主要成就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对莫里哀《伪君子》的解析

5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以及当时在欧洲各国的发展概况启蒙主义文学以及18世纪重要作家如歌德、席勒等的艺术成就对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的解读。

6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在欧洲各国的发展概况浪漫主义文学家拜伦作品的思想内涵

7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西方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影响和意义欧洲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作的解读。

8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反映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有哪些流派及其特征对主要代表作的解读。

第二部分:说明

1、基本要求: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本学科的基础文学常识及相关作品的解读。命题时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三个层次,相关词语描述为:

1)较低要求——了解;

2)一般要求——理解;

3)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2、分值比例:总分100分

3、题型分布:

1填空题(每空1满分10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          两部。

2)名词解释每个5满分20

文艺复兴

3简答题(共4小题,总计40分)

 请简要回答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4论述题(共1题,共计30分)

请结合作品论述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各种文学体裁的草创时期。

4、其他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内容来确定。

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生不得使用电子设备

《美学概论》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T68

科目名称:美学概论

 

第一部分:大纲内容

1美学的历史和学科特点

美学的历史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性和研究方法

2、审美的本质

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审美的本质

3、审美活动经验

审美经验的根源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感受特性审美心理要素审美经验模式审美经验的演变与差异

4、形式美

形式美的自由历程形式美的构成要素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形式美的变迁。

5技术美

技术美与功能美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创造

6社会美

社会美的范围和特征人物美日常生活与节庆的美。

7自然美

自然美的内涵与特性自然美的模式天然美。

8艺术美

艺术的审美特性艺术美与人生艺术化。

9、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的本质及特征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崇高的现代意义。

10、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与喜剧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作为审美范畴的喜剧。

11、作为审美范畴的

丑的审美界定与特征丑的审美价值丑的审美范畴

12美育

美育的内涵美育的功能美育的实施途径。

第二部分:说明

1、基本要求: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时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三个层次,相关词语描述为:

1)较低要求——了解;

2)一般要求——理解;

3)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2、分值比例:100分。

3、题型分布:

1)名词解释(4小题,总计20分

形式美

2)简答题(共3小题,总计15分)

 请简要概括美育的功能。

3)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总计30分)

请分析下面材料中蕴含的美学思想: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

4)论述题(共1题,共计35分)

请举例论述日常生活与节庆中的美。

4、其他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内容来确定。

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生不得使用电子产品或参考资料,考试时间为18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