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要求,经研究,现举办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专场活动,现将有关活动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中华文化世界传播 ▎讲好信大故事,我为信大代言!
二、组织组织
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教育电视台、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
协办单位: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C)、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法国EDP Sciences出版社
承办单位:新航道南京学校
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南京选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组织机构:
校园专场主办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务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团委
校园专场承办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校园专场指导单位: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南信大组委会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活动时间:4月23日上午9点
活动地点: 图书馆724-725报告厅
四、参赛学生名单(见附件)
五、演讲主题
为展现南信大“大气科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办学特色,本次演讲聚焦中国气象科技的创新突破与人文底色,鼓励青年学子以英语为桥梁,向世界讲述中国在气象防灾、气候治理、科技赋能等领域的责任与担当。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 气象科技:解码“中国精度”的全球视野
深入探讨南信大在气象卫星遥感、数值天气预报、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的前沿成果,分析中国如何从气象观测为全球灾害预警与气候预测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 防灾减灾:气象智慧守护生命共同体
结合中国在暴雨洪涝、台风预警、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的实践,讲述南信大师生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展现“人民至上”的防灾减灾理念及其对全球灾害应对的借鉴意义。
3. 碳中和与气候治理:中国的“气象担当”
聚焦南信大在碳循环监测、可再生能源、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关联研究等领域的突破,解读中国“双碳”目标下的气象科技赋能,以及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贡献与青年使命。
4. 气象文化与跨学科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对话
挖掘中国古代气象智慧(如二十四节气、农谚中的气候认知)与现代气象学的传承创新,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讨如何通过英语传播“天人合一”的气象哲学,促进中外气候治理的文化共鸣。
5.产学研协同:气象科技如何 “顶天立地”
分析南信大如何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推动气象大数据、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等技术落地,展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科研使命。
6.气象与中华文明的千年对话
聚焦中国古代天文气象智慧对文明的塑造,如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文明的历法体系,古诗词中气象意象承载的哲学思考,古代观象仪器展现的科技创造力,从多发面展现气象与中华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7.气象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
现代气象科技,借助卫星遥感、超级计算机等先进手段,能精准预测天气。而传统文化中,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气象谚语等,反映着当时对气象的认知。二者交融,既能让传统文化在科技助力下焕发生机,又能为气象科技注入文化底蕴。
六、演讲环节及要求
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南信大选区校园专场流程分为跨文化主题演讲及中华文化才艺表演两个环节。
环节1 跨文化主题演讲
选手从上述给出的主题阐释中选定1个主题自由拓展,在现场面对观众进行英文演讲,请注意选手应将现场观众视为不熟悉中国的外国友人,时长为2分钟以上,但不超过3分钟。超过给定时间由计时人员提醒。
环节2 中华文化才艺表演(环节2不做强制要求 属于额外加分环节)
中华才艺阐述并展示(环节时长不超过2 分钟)
立意阐述:选手针对即将展示的才艺,用英文阐述其主题、传达的思想或感情,时长不超过30秒。
才艺展示:选手自选一项中华才艺进行展示,才艺内容须含中国元素;语言类才艺须使用英文,例如:朗诵、唱歌、戏曲、脱口秀、相声小品等;才艺用时不超过本环节剩余时间。
七、评审和奖励事项
本次活动由“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 新航道南京学校组委会评审人员与南信大专业老师共同参与现场评审。
校园专场奖项 | ||
奖项 | 人数 | 奖励 |
一等奖 | 1人 | 奖学金+荣誉证书 |
二等奖 | 2人 | 奖学金+荣誉证书 |
三等奖 | 3人 | 奖学金+荣誉证书 |
优秀奖 | 若干 | 荣誉证书 |
让我们共同期待南信大学子以精湛的英语表达与“观云测雨”的专业底色点亮舞台!以语言为翼、以学识为风,在文化交融的盛会中扬起信大风采,架起科技与人文的互通之桥。预祝大家用青春之声谱写出气象万千的中国故事,让世界听见南信大“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时代强音!
附件:校赛选手名单
文学院、教务处、校团委
202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