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庆祝第十六个联合国中文日,4月20日下午,我院和国际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语贯古今,文承千年”中国非遗文化交流会在南苑校区毓园成功举办,来自50多个国家的150多名留学生与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师生欢聚于此。今年的“国际中文日”主题为“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因此,活动特设雕版拓印、植物拓染、花灯制作、漆扇彩绘等多项非遗体验项目,作为跨越时空的手礼送给来自世界各地留学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绽放中华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引发心灵共鸣。
除文化体验项目之外,本次活动还设置了投壶、踢毽子、锤丸等传统体育项目,为活动增添了竞技性和竞技性。留学生们纷纷积极参与,并在完成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挑战后凭盖有印章的卡片体验了各类非遗文化。
在“墨印千秋”活动中,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志愿者们带领留学生用海绵蘸墨,均匀涂抹在雕版之上,再用滚轮将赋有美好祝愿的汉字“复刻”于宣纸和书签。拓印不仅是对古老汉字的物理复制,更将汉字的“象形之根”跃然纸上。在“一布一染”活动中,学生们将新鲜花叶置于白色布袋,用木槌反复捶打使叶脉与汁液锁于布面,这便是自然与布帛的浪漫邂逅,是环保理念与传统技艺的现代共鸣。在“非遗漆扇”活动中,同学们以漆为韵,以扇载美,方寸之间,尽显东方意趣。在“华灯初上”活动中,留学生将手工制作的花草纸糊在灯架上,点亮花灯,提灯漫步,花草的纹理若隐若现,美轮美奂。在灯光与月光的交织中发现每种文化都是独特的灯盏,只有交相辉映才能汇聚人类文明的璀璨星河。
中文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非遗则是传统技艺的“活态载体”,不再是封存于时光的静态标本,而是新时代浪潮中焕发生机的文化新形态。本次“国际中文日”活动通过雕版拓印、植物拓染、花灯制作和漆扇彩绘等体验活动为留学生提供了“可触摸、可参与、可创造”的具象化场景,实现了从“学中文”到“懂中国”的深层跨越。未来我院师生将以更富创意的形式搭建文化桥梁,让每一场活动都成为文明交融的主阵地,在语言的声韵平仄间勾勒共同价值,于文化的经纬交织中绘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