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古人“抗疫”智慧,崇尚中华传统文化

——校团委、文学院联合举办在线明德文化讲堂

发布者:邸平作者:徐倩发布时间:2020-03-26浏览次数:3205

为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师生领悟中华文明之智慧与精神,结合当前“抗疫”主题,校团委、文学院于325日下午联合举办了2020年首期明德文化讲堂。文学院赵超副教授在线主讲“中国古代灾疫文学书写中的精神意蕴及当代价值”,文学院副院长沈春蕾、校团委副书记赵硕和我校300余名师生参与讲堂。文学院副院长沈春蕾副教授主持讲堂。

赵超老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为开场,结合中国古代文人和文学作品,从灾疫与文人价值观的重塑、文学对灾疫的多维展现、文人对灾疫的认知与使命、灾疫记忆与文学书写、灾疫文学的当代价值与启示等五个方面解读了中国古代灾疫文学和思想文化。他引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葛洪《肘后备急方》、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等医学古籍对中国古代灾疫的内涵和认知进行解读;以文学史上曹植、曹丕、苏轼、陆游、王安石、赵蕃、王炎、张洵佳、许梦青等人的文学作品为例,讲述了中国古代灾疫的各类情形,多角度解读了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精神意蕴。进而,赵超副教授由浅入深,通过《中庸注》、《论语》、《左传》中的经典语句,带领大家从中国古代人民抵抗灾疫的经历中进行思考。他说,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反思机会,通过这次疫情和中国古代的灾疫作品,我们应该认识到“敬天畏地”“珍惜日常”“有所作为”等品质的重要性。

随后,校团委副书记赵硕在线表达了自己所思所感。她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大量典籍中记载了灾疫的情况甚至解决方法。我们可以从前人留下的精神内核中汲取力量,以应时事。当代大学生更应关注时事,有所担当、有所激励、有所进步、有所收获,继续用实际行动维护大局,提升自我,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明德文化讲堂作为传播文化的平台,从中国古代灾疫文学入手,既带领师生解读赏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又向大家展现了华夏古典灾疫文学的精神意蕴及当代价值,激励广大青年学子进一步树立人生观与世界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科学关系,勇挑重担、积极作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