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年科技活动月宗旨,由文学院举办的“明德・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沙龙(第六期)”于2022年5月14日下午线上成功举办,借此机会,为文学院研究生学术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提升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与分享的在线平台。
本次线上学术活动由陈中毅副教授主持,赵霞教授、彭刚虎教授、杜玉生副教授、孙传玲副教授、袁俭伟副教授、王蜜副教授、周悦敏博士担任点评人,2022级全体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参与并分享了自己的现阶段学术研究成果。
(赵霞教授致辞中)
活动伊始,主持人陈中毅副教授热烈欢迎各位点评人的到来并向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并邀请赵霞教授为本次活动致辞。赵霞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学生们在疫情下的身心健康表示关心,其次围绕“育德树人”这一主题向所有研究生解释文学院培养硕士的一贯要求,即先“成人”后“成才”,最后提出了她对每位研究生在学习上的殷切期盼,即“勤奋刻苦、多请教、多读、多写、多练”,同时也预祝各位同学能通过努力获得意想之外的收获,经过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涯,能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良好基础。
王苑博以《俄语科技文本中的修辞研究》为题,指出俄汉科技翻译文本中的修辞问题的研究价值,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究俄语科技文本的修辞特点。
安小霞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汉语成语的俄译研究》为题,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支撑,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卷三)中部分成语汉俄实例,对成语俄译进行阐释。
丛茂萍以《动词驱动还是填充语驱动?——来自动词及物性错配效应的证据》为题,阐释了“填充语-空位依存结构”的涵义以及现有的两种驱动假说的研究不足,提出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并分享了其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韩雯以《<死魂灵>中的比喻翻译研究——以满涛、许庆道的汉译版为例》为题,锁定果戈里代表作品《死魂灵》中的人物描写与心理刻画,通过对满涛、许庆道汉译本的例句进行对比分析翻译策略及其效果。
孔超以《俄汉政治语篇中的气象隐喻对比研究》为题,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水、温度、雷电光学现象等六个方面分析俄汉政治话语中的气象隐喻,解析具体隐喻模式,探寻俄汉气象隐喻的共性和个性。
李文凤以《<围城>中双关语的俄语翻译研究——以索洛金的俄译版为例》为题,选取钱钟书代表作品《围城》中双关语句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比分析索洛金的俄译本,探讨原文双关语在俄译本中的再现。
李璇以《也谈钱学森术语翻译的“中国味”》为题,引出 “中国味”的研究背景,突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研究问题,在汉语词汇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钱学森术语翻译实例,从“形”、“音”、“义”三个层面展示了钱式术语“中国味”的具体体现。
刘佳仪以《小说<甘加丁之路>中尤利西斯的创伤书写与引路人疗伤机制研究》为题,介绍美国华裔文学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着重概述《甘加丁之路》中尤利西斯成长过程中的三重创伤书写并梳理了小说中引路人疗伤机制。
孟倩以《普京政治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为题,从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出发,对俄乌冲突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乌克兰问题发表的电视演讲进行互文性分析,对俄乌冲突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进行解读。
牛婷婷以《英国当代小说的后人类叙事研究》为题,点出英国当代小说“后人类叙事”的转向,从后人类视角透视当代英国非人类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和丰富的审美蕴藉。
沙逸伟以《日本神户专门学校的办学经验及启示研究》为题,以神户电子专门学校为案例,运用实践性理论重点对其分析并总结办学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建议。
汪磊以《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的认知识解机制研究》为题,着重概述认知语言学中识解机制中的五个维度,列举部分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实例,分析特定场景情节的认知识解方式与认知过程。
杨奕以《日本专门职大学的办学经验及启示研究》为题,围绕日本“专门职大学”制度,对日本专门职大学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张圆圆以《战争演讲话语构建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为题,基于批评话语研究的认知视角,以2022年俄乌冲突时期美俄领导人演讲自建语料库,对比拜登和普京演讲内容背后的认知识解机制及其意识形态。
持续整整6个小时的在线学术沙龙活动在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中以及老师对学生们的勉励中圆满落下帷幕。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是文学院加强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建设的一贯举措,学院将着眼于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创新能力,继续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和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继承往届沙龙活动精神——“学识在交流中增长,智慧在聆听中启迪”,各位点评人均给出了专业的精准评价,着重指出研究有待改进或值得重新思考之处,引发研究生们从不同视角及不同专业领域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选题,拓宽了研究视野。陈中毅副教授在总结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时,尤其强调了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勉励各位同学培养问题意识,在真问题的指引下设计和推进自己的研究,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