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赴高邮开展大运河文化专题调研暨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者:张潇潇作者:文:陈思语 图:王润泽 米小芾 殷姝发布时间:2025-08-20浏览次数:12

811日至1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初清华教授、团委书记张潇潇带领运河同心 民族共荣小分队一行12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开展大运河文化专题调研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学校、企业、村(社区),团队深入挖掘民族团结的鲜活故事,为“一脉运河载千籽,万缕红心映高邮”的实践主题写下生动注脚。

运河文化:千年水脉滋养民族根脉

高邮大运河段全长43.6公里,自春秋邗沟开凿至今,不仅见证了因河而城、因邮而兴的城市变迁,更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鲜活见证。这条流淌千年的黄金水道,既是漕运文明的动脉,更是民族交融的纽带——唐代阿拉伯、波斯商人沿河而上定居扬州,元代探马赤军沿河屯田形成回回湾,明清时期回汉通婚的血脉交融,共同谱写了运河畔的民族共生史诗。

调研期间,团队参访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流动的文化主题展中,苗族歌舞表演道具与蒙古族筷子舞木棍并置陈列,恰似运河两岸多元文化交融的缩影。馆内唐代胡商陶俑、元代青花瓷盘等文物,无声诉说着大运河如何将西域的香料、中原的瓷器、江南的丝绸编织成文明交融的经纬。队员王润泽在交流会时说道大运河的波浪里,沉睡着胡商的商船,也漂浮着回汉共荣的月光。

教育融合:童趣笔触勾勒“大中国”轮廓

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少数民族乡,回民占比超30%812日,实践团队走进菱塘幼儿园,被充满童趣的民族文化展示区吸引:走廊的民族服饰墙上,孩子们用彩纸、黏土制作的维吾尔族小花帽、苗族银饰栩栩如生;班级区角内,苗族歌舞道具、蒙古族筷子舞木棍整齐摆放。我们每周开展民族小课堂,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感受不同文化。园长指着墙上的大中国地图说:中秋节,我们会同时做月饼和馓子,让孩子们理解团圆对各民族的意义。

基层治理:“石榴籽”调解浇灌团结花

菱塘派出所石榴籽玉帛调解中心将大运河的包容智慧融入基层治理。调解员用三步法化解邻里纠纷:先听情绪,再讲法理,最后用回民宴席上先敬茶的习俗缓和气氛。中心由回汉两族民警组成,2024年成功调解127起跨民族纠纷,成功率达98%。大运河的包容精神,在这里化作各民族一家亲,矛盾不出乡的生动实践。

产业发展:运河畔的“国际单”突围路

在扬州中大电缆展览馆,总经理伟讲述创业史:1998年,工厂从废弃粮库起步,员工不足20人;如今产品远销30国,2024年海外销售额占比45%。突破耐高压环保线缆技术时,团队连续3个月吃住在实验室。薛伟感慨:乡字头国际单,靠的是民族企业共谋发展的韧劲,就像大运河连接南北,我们用品质连接世界。中大的市场制胜之道,藏在民族企业共谋发展的韧劲也在响应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的机遇里

民族团结:续写新时代的“运河篇章”

调研期间,团队还参访了菱塘敬老院、党群服务中心等地。敬老院内42位不同民族老人同吃一桌饭、同下一盘棋;党群服务中心墙上定格了各族群众共商事务的欢声笑语。古尔邦节,汉族邻居送羊肉;春节,我们回民包饺子回赠。回族老人笑着说。队员陈思语调研日志中写道民族团结是老人同吃一桌饭的烟火气,是孩子同画一幅画的纯真。我们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从运河畔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从敬老院的烟火气到幼儿园的童真画,从调解室的法理情到企业的创新路,菱塘用实践证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在历史长河中沉淀,更在当下生活中生长。团队成员一致承诺,将以青春之力续写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同心共绘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壮美画卷。

菱塘回民幼儿园

菱塘派出所座谈会

扬州中大电缆

伊清牧业

高庙村党群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