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杨文丰教授受邀为文学院2025级新生开讲“生涯第一课”

发布者:张潇潇作者:图丨栾文煜 文丨张湘玥 高天成发布时间:2025-11-03浏览次数:10

秋意渐浓,星辉洒落。10月30日晚,由文学院、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校友办联合举办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友Π论坛(第11期)、明德讲坛系列讲座暨文学院2025级新生“生涯第一课”在临江楼D区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我校1978级校友——杨文丰教授担任主讲,“绿色的文学幻化——从生态作家胡冬林先生的《山林笔记》谈起”为题,为文学院2025级新生带来一场思想与美学的双重盛宴。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盛蔷书记主持,文学院2025级全体、生态与应用气象等学院感兴趣的同学参加。

杨文丰教授以“绿色的文学幻化”为题,系统阐释了生态文学创作的八个关键问题。他提出文学应超越人类中心,立足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审美表达;厘清自然文学与生态文学的界限,强调后者须具备生态思想与深切关怀;概括生态文学具有文学性、自然性、绿色意识等特征;指出其创作源泉涵盖自然、社会与精神生态三重维度;强调优秀作品需有坚实的“思想量”,作家也应成为生态思想家;倡导引入科学视角,在写作中借鉴论文结构以增强逻辑;呼吁作者怀揣对自然的敬畏,处理好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并主张拓展生态散文的广度与真实情感容量。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气氛热烈。面对“大学生如何培养和体现跨界思维”之问,杨文丰教授深情回顾在母校的学习岁月,坦言正是母校兼容并蓄的学术氛围,滋养了他跨学科的视野与勇气,并勉励学子勇于探索学科融合之路。当被问及“如何理解大自然”时,他以数学“极限”为喻,巧妙联结理工思维与文学表达,诠释生态写作中既求真又重个性的精神追求。围绕“中国自然生态文学如何向外推广”,杨教授分享了“天人和美”的理念,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底蕴,体现出母校育人理念中一以贯之的文化自信与生态情怀。

这场讲座作为新生的“生涯第一课”,不仅是一堂文学启蒙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生态哲思与学术导航,为学子们启迪未来、涵养境界奠定了坚实基础。